活動辦完的下午,沒事看看立院質詢,蘇巧慧委員對行政機關的再造很有想法,她認為這是政府改革必須作為的領域,質詢鏗鏘有力!蘇貞昌先生擔任過屏東縣長、台北縣長、和行政院長,真正的行政資歷完整,今日虎父無犬女,蘇巧慧委員在國會監督行政、推動組織再造、效率提升,也算是美事一樁。
但引起我興趣的卻是質詢的最後兩分鐘,質詢完政院組織再造的各項進度,委員話鋒一轉,談到公務人員的數量,和日益增加的政府業務。委員說他要為所有公務人員請命,她說對照起近十幾年來增加的法案數量和業務數量,政府公務員的編制卻沒有相應的提升,公務人員很辛苦,並不像社會大眾所說好吃懶做、尸位素餐…,質詢時間到,請命只「請了一半」,有點可惜。
我想委員想要表達的,大概是順應時勢、增補員額之類想法,而有中央民代為公務人員請命,當然是好事。可是我覺得,「請命」不能只請一半。大多數的公務人員受雇於國家本來就是盡忠職守,但是他們背負的污名,委員難道不用負上一些連帶責任嗎?
為什麼九三軍公教上街頭的時候,委員不為他們「請命」?
為什麼在年改會議吵翻天、社會罵聲不絕的時候,委員不為他們平反?
當行政院要求教育部協助宣導改革「不公義」年金的時候呢?他們如果「並不像社會大眾所說好吃懶做、尸位素餐」,為什麼平白背負不公義的罵名?當國民黨委員決定譴責這個行為的時候,委員為什麼反對?
當公務人員強烈主張信賴保護,並希望看到蔡政府對於年金改革的精算過程以昭公信的時候,委員要不要為他們發聲?
明天退休警消要上街頭,他們也算是廣義的公務員吧!委員願意去聽聽他們的聲音嗎?
我完全同意,要政令暢達,人的角色至關重要,相對優渥的年金和公家飯的穩定性一向是投考公門的重要誘因,今天年改,政府版本也只是延後破產,表示類似的改革很可能會一再上演、軍公教隨時一秒變肥貓、變米蟲!政府制度失去公信力,誰還願意加入行政團隊,組織再造的美意,不也變成一場空嗎?委員對這些疑慮,想法又是什麼呢?
#公民也問政 #年金改革